苏向宇:让滇红茶制作技艺鲜活绽放

2025-06-03 17:09:13 来源:云南经济网 阅读量:

  临沧市农业学校报告厅内,茶香弥漫。年过六旬的苏向宇站在讲台上,声音沉稳有力——

  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‘滇红茶制作技艺’六大核心技术体系,环环相扣,关关相连……”

  日前,这位省级非遗传承人面对两百余名现场师生与千余名线上学子,将滇红茶制作技艺的密码娓娓道来。

  一席讲座,点燃了年轻茶人的心灯。茶学专业教师李双荣感慨:“这堂课为新生点亮了前行的灯塔,让学生真切领悟‘一技在手,一生无忧’的职业真谛。”一名学生激动表示:“非遗进校园,让我们触摸到滇红茶产业的澎湃生机。”

  这仅仅是苏向宇守护与传播滇红文化的寻常一幕。四十余载春秋,他以匠人之心深耕这片红色沃土,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熠熠生辉。

  茗香四海:滇红对话世界的使者

  2025年4月25日,昆明云茶博览交易会“寻味滇红·中英茶文化交流会”现场座无虚席。苏向宇以《凤庆滇红茶的独特价值》为题,向世界解码滇红密码。

  “凤庆——澜沧江中游的茶树基因宝库,至今留存着上万亩野生与古栽培型茶树。”苏向宇历数滇红茶的深厚底蕴:从2013年列入省级非遗,2014年荣登国家级名录,到2022年随“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”整体入选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。八十余载的工艺追精求纯,凝练的是大师们千万次品鉴淬炼出的味觉记忆与灵感激荡。自1939年冯绍裘先生创制以来,滇红茶谱写了从“抗战茶”“救国茶”到“爱国茶”“富民茶”的红色史诗。

  苏向宇的讲述,激荡着现场中外嘉宾的心潮,掌声此起彼伏。凤牌“中国红”的馥郁芬芳,正通过文化对话的新载体,向四海播撒滇红魅力。

  非遗新貌:让古老技艺鲜活绽放

  2025年4月末,“天下茶尊•红茶之都”云南临沧(凤庆)红茶节盛大启幕。作为凤庆县茶叶协会会长和凤庆滇红茶产业联盟理事长,苏向宇精心策划了“茶香云南·共享非遗”主题展览,赋予非遗前所未有的鲜活表达。

  展台上,初制、精制、拼配、品鉴四大核心技艺通过苏向宇及其团队的实作生动呈现;仓储与品控环节则辅以动态视频深度解析。人类非遗“滇红茶制作技艺”首次如此系统、灵动地展露真容,令观众叹为观止。一位嘉宾由衷赞叹:“技艺的鲜活演绎,让我们触摸到非遗的伟大与滇红文化的厚重底蕴。”

  守正创新:构筑滇红传承的“标准长城”

  苏向宇深知,守护非遗之“魂”,既需敬畏传统,更需与时俱进。

  他出身茶业世家,师承滇红茶第四代传人。从业四十二载,他潜心钻研全产业链,成为业界公认的权威。2006年,他主导工艺革新,成功创制蜚声中外的“中国红”与“经典58”——前者至今被誉为红茶工艺的“天花板”,后者则让滇红香飘神州大地,真正实现了“墙内开花内外皆香”。

  2023年,他系统梳理数十年实践成果与历史文献,撰写完成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“滇红茶制作技艺”完整体系综述》,首次完整解码六大核心技术体系及其关键控制点。此文荣膺临沧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,并被县非遗中心列为传承人必修教材。

  更为瞩目的是,他主导构建了滇红产业的“标准长城”。2014年,云南滇红集团通过质量和食品安全双认证。苏向宇牵头编制《滇红茶制作技艺技术标准体系》,涵盖15套123项内部技术标准及7项企业标准,创新提出“6+10+N”全产业链标准体系(以六大核心技艺为根基,制定十大技术标准,衍生N项细化规程),从茶园到茶杯,为滇红茶的品质与安全铸就了坚实屏障,为“凤”牌驰名商标与“云南凤庆滇红茶”区域品牌注入硬核支撑。

  薪火永续:点亮滇红茶脉的传承星图

  “一个人走得快,一群人走得远。”苏向宇始终将培育传承梯队视为己任。

  在他推动下,云南滇红集团作为人类非遗保护单位,已培养各级传承人49名,其中国家级1人、省级4人。他倡导的“滇红工匠”传帮带模式硕果累累:培养出制茶大师、品牌官、技术能手多名;在各级职业技能竞赛中屡创佳绩;锻造了一支由高级技师、工程师等组成的核心骨干队伍——高级技师48人,高级工程师7人,工程师65人,形成梯队完整、技艺精湛的“滇红茶军团”。

  如今,面对新茶饮浪潮,苏向宇再次站在创新前沿。他着手研究新式茶饮基底茶开发,完善相关技术规程,为凤庆滇红开辟年轻化、多元化的发展通途。

  站在滇红茶创制八十六周年的历史节点,苏向宇的身影依然活跃在茶园、车间、讲台与国际舞台。他以“文化赋魂、科技赋能、产业支撑”为理念,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,践行着人类非遗传承人的庄严使命。

  茶香氤氲中,苏向宇指尖轻捻茶叶,拼配出独属滇红的韵味——这不仅是技艺的呈现,更是文化血脉的搏动。一盏滇红,滋味沉厚如岁月;一个匠人,守护的远不止茶香。当年轻学子在非遗课堂上眼中有光,当世界舞台为滇红响起掌声,苏向宇用一生书写的答案已然清晰:非遗的永恒生命,就在这技艺的传递与茶香的绵延之中,生生不息,历久弥新。

  (李卫才 吴银娟 张洁)

责任编辑:飞扬

免责声明:云南经济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知,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
相关阅读

讲述了自己扎根西南边疆十八载,将个人理想融入西部发展的故事,展现了青年科学家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的具体实践。

2025-11-02

在云报集团印务中心的车间里,总有一个身影格外引人注目:步履匆匆却沉稳有力,藏青蓝色的工装掩不住骨子里的挺拔。

2025-10-30

如今,她怀揣着民族音乐传承的梦想回到家乡,扎根西部,向孩子们播撒民族音乐的种子,用青春的力量让古老的民族文化焕发勃勃生机。

2025-08-28

8月22日,云南省行业协会商会营商环境观察员培训在云培中心顺利举办。中共云南省委社会工作部、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、云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相关领导出席会议。

2025-08-27

上午9点,香格里拉松茸交易市场菌岚直播间里,刚从大学毕业的吴霞身着藏族服装,向镜头展示带着泥土的松茸。

2025-08-01

“我真想去看看淮海战役精品文物展,亲手捐赠自己的淮海战役纪念章。”97岁的冯为民老人说。

2025-07-17

热门推荐

推荐阅读

热门图集

关于我们 | 媒体合作 | 广告服务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

电话:13769115497 投稿邮箱:ynjjrbw@163.com 值班编辑微信号:ynjjrbw 广告投放:18287516758

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:530103001192889 ICP经营许可证:滇ICP备2025055078号-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:12377 云南经济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3769115497

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

技术支持:阿里云计算

免责声明:本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,您可通过微信(微信号:ynjjrbw)或邮箱(ynjjrbw@163.com)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。